日期:2023/2/22 Click:708
鉛芯隔震支座的安裝注意事項
一、產(chǎn)品介紹:
當前*先進的基礎隔震技術是通過高新技術產(chǎn)品——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將上部建筑結構與下部地基結構隔離,由于建筑隔震橡膠支座中的隔震層剛度小,柔性強,當?shù)卣鸢l(fā)生時,隔震層將發(fā)揮“隔”的作用,代替上部結構承受地震強烈的位移動力,此時上部建筑結構的反應相當于不隔震情況下的1/4~1/12,近似平動,從而“隔離”了地震的作用! 那么,基礎隔震技術與普通的抗震技術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傳統(tǒng)的建筑抗震技術主要是“抗”,上部建筑的基礎與地基牢固的聯(lián)結在一起,由于地震作用,引起上部建筑結構一起發(fā)生運動,此時上部結構就像電路上的放大器,對地面運動的作用力進行慣性放大作用(一般建筑物可放大2~5倍),所以上部建筑結構要承受比地面還要大的地震作用破壞力,當建筑材料超過極限承載能力后,建筑物就會發(fā)生破壞、坍塌等地震災害現(xiàn)象(如圖1所示)。由此可知,基礎隔震技術已經(jīng)從“抗”到“隔”突破了人們的傳統(tǒng)設計觀念,形成了抗震技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1、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具有足夠的耐久性(一般壽命為80~100年,期間的隔震力學性能不會發(fā)生明顯變化,也就是說在80年之內(nèi)不會影響使用),與建筑物具有同等壽命!
2、具有足夠的安全儲備,水平變形%250不會影響使用,另外具有足夠豎向承載力保證穩(wěn)定的支撐建筑物。
3、設計及施工方便。
4、因其設計與配方科學合理,與傳統(tǒng)的抗震結構相比,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減小到前者的1/4~1/12左右,安全可靠度大大提高,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可以提高一個設防等級;傳統(tǒng)的設防目標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隔震建筑能做到“小震不壞,中震不壞或輕度不壞,大震不喪失使用功能,”其潛在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二、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構造與類型:
我公司生產(chǎn)的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產(chǎn)品的構造,是由多層橡膠和多層鋼板交替疊置組合而成。按不同的疊層結構制造工藝和配方設計,其中上連接蓋板連結隔震裝置與建筑物上部結構;下連接蓋板連接隔震裝置與建筑物,以傳遞水平剪力。夾層鋼板與橡膠緊密結合,不僅提高了支座豎向承載力,又具有較大的水平變形能力和耐反復荷載疲勞的能力。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可分為:天然橡膠隔震支座(LNR)、鉛芯橡膠隔震支座(LRB)、高阻尼橡膠支座(HDR)。
天然橡膠支座(LNR)是以天然橡膠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鉛芯橡膠支座(LRB)是含有鉛芯的橡膠支座,以便提高隔震支座的阻尼比,并嗇隔震支座的早期剛度,以便控制風反應和微震。高阻尼橡膠支座(HDR)是在橡膠母材中添加碳或其它元素,使疊層橡膠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質(zhì)。
無論何種形式的建筑隔震橡膠支座都至少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1、 具有足夠的豎向剛度和豎向承載力,能夠穩(wěn)定地支承建筑物。
2、 具有足夠柔的水平剛度,保證建筑物的基本周期處長到1.5-3.0秒左右。
3、 具有足夠大的水平變形能力儲備,以確保在強震作用下不會出現(xiàn)失穩(wěn)現(xiàn)象。
4、 水平剛度受垂直壓縮荷載的影響較小。
5、具有足夠的而久性,至少建筑物的設計基準期。
6、設計及施工方便。
鉛芯橡膠隔震支座主要性能及參數(shù):(插入表格)
三、采用基礎隔震技術的效益:
基礎隔震技術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對于重要建筑和生命線工程來說,通過采用隔震技術,提高了結構的抗震能力,在地震災害發(fā)生時,可有效地發(fā)揮其“生命線”功效(如醫(yī)院,消防指揮中心),保證其正常工作;將隔震技術用于放置貴重設備、儀器、產(chǎn)品的車間、倉庫,可避免設備遭受破壞;用于橋梁,可防止由地震災害引起的交通中斷;用于博物館,可使那些無價珍寶免遭震災;用于核電站,不致因地震引起核泄漏;用于那些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筑的加固修復,可更有效的保持建筑的原有風貌。
采用橡膠隔震支座的建筑設計、施工和傳統(tǒng)建筑差別很小,一般的設計和施工單位都很容易做到。從目前工程實踐來看隔震建筑與傳統(tǒng)建筑相比具有很大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
1、采用基礎隔震技術建造的房屋,可適當降低上部結構的設防水準(一般可降低一度到一度半),這樣就有可能使建筑布置更加靈活,并可減少一些結構的構造措施及一些結構構件的尺寸或配筋(如墻體的厚度),從而使上部結構能節(jié)約部分土建造價。
2、對于中高烈度地區(qū),采用基礎隔震技術建造的房,可以空破現(xiàn)行抗震規(guī)范中對房屋層數(shù)和高度的限制,在保證高寬比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一到兩層,這樣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容積率,節(jié)省建設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帶來廣泛的經(jīng)濟效益。
3、采用隔震技術的建筑物,與一般傳統(tǒng)抗震結構相比,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減少到1/4~1/8左右,其抗震可靠度大大提高,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可以提高一個設防等級。傳統(tǒng)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合理設計的隔震建筑通常能做到“小震不壞,中震不壞或輕度破壞,大震不喪失使用功能”,其潛在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可觀的。按施工經(jīng)驗,隔震結構一般比非隔震結構造價降低7-15%。
4、隔震建筑由于有一層柔性隔震底層,能夠?qū)⒌卣鹉芰炕蚍答伝氐孛婊蛴筛粽饘游,因此,不但可確保結構的整體安全,并且能夠減小甚至防止非結構構件的破壞,避免發(fā)生建筑物內(nèi)部裝修、室內(nèi)設備的破壞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災害,甚至可保證建筑物在地震時正常使用功能,這對醫(yī)院、學校、幼兒園、消防中心、防災控制中心等生命線工程或其它如博物館、計算中心等重要建筑物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5、隔震建筑物提高了設防水準,保證了大震來臨時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對于大震來臨時的搶險、指揮及穩(wěn)定民心具有重大意義。
歡迎來電咨詢和蒞臨考查。
四、隔震建筑的設計原則:
在隔震結構的設計中,應通過對結構的整體特性、結構布置、結構剛度的頒等情況進行合理設置,
控制結構在地震發(fā)生時的反應性能,達到減小地震反應的目的,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 隔震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應高于傳統(tǒng)建筑。合理設計的隔震建筑均可達到“小震不壞,中震水壞或輕微破壞,大震不喪失使用功能”的設防目標。
2、 隔震建筑結構的定型基本規(guī)則。應控制隔震支座的布置及結構的剛度,使其分布均勻。盡量使結構剛度中心與上部結構的質(zhì)量中心的偏移小一些,這樣做可以保證結構不致因太大的扭轉(zhuǎn)作用而發(fā)生意外破壞。
3、 基礎隔震技術對低層多層建筑*為適合,隔震建筑的房屋高度和層數(shù)應符合有關設計技術規(guī)范中的相應規(guī)定。
4、 由于建筑隔震技術的特點,隔震建筑一般更適合于I、II、III類建筑場地,并且在結構設計中選用剛性較好的基礎類型,以保證隔震層的穩(wěn)定性和在地震中運動的一致性。
5、 一般來說,隔震建筑隔震層的抗拉能力比較薄弱,根據(jù)剪切型結構的特點,為了保證隔震結構的穩(wěn)定性,確保隔震結構的抗傾覆能力及地震時有效防止上部結構與隔震層之間的脫離,應對隔震結構的高寬比加以控制。隔震結構的高寬比應滿足下表的要求。當高寬比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罕遇地震下的抗傾覆驗算。
隔震建筑*大高寬比:
烈度 6 7 8 9
*大高寬比 2.5 2.5 2.5 2.0
同時還應對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載(如風荷載)加以限制,一般應控制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載不超過結構總重力的10%。這樣做也可以有效保證隔震建筑的舒適性。
6、 合理設置隔震結構的基本周期,避開場地周期和上部結構的周期,有效地發(fā)揮隔震技術的效用。
7、 基礎隔震層一般應設置在結構*一層以下的部位,隔震層在罕遇地震下應保持穩(wěn)定,且不出現(xiàn)不可恢復的變形。控制隔震結構的節(jié)點構造,保證隔震層在地震時有效發(fā)揮作用。
8、 穿過隔震層的設備配管和電器、通信系統(tǒng)的配線,應采用撓曲柔性連接等適應隔震層罕遇地震水平位移的措施;采用鋼筋或鋼架接地設備,應設置跨越隔震層的接地配線。
9、 隔震建筑應具備當隔震支座在地震中意外喪失穩(wěn)定性而不發(fā)生嚴重破壞的措施,一般也應考慮隔震支座的便于檢查和替換的措施。
10、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和隔震層的其它部件尚應根據(jù)隔震層所在的位置的耐火等級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
11、 對于體型復雜或有特殊要求的結構采用隔震技術,應進行模型實驗。
五、隔震建筑的施工與管理
5.1橡膠隔震支座的施工流程
5.1.1施工準備
5.1.2隔震支座及其配件的驗收
5.1.3預埋件定位、固定、復核,組裝橡膠隔震支座
5.1.4橡膠隔震支座的吊裝
5.1.5固定橡膠隔震支座
5.1.6橡膠隔震支座的養(yǎng)護
5.2橡膠隔震支座的施工準備與組織施工準備包括技術準備、機具準備、材料準備、人員組織四項內(nèi)容。
5.2.1技術準備包括以下內(nèi)容:
(1)閱讀圖紙和相關規(guī)范或標準,了解設計意圖和質(zhì)量要求,編寫施工指導書;
(2)擬定施工流程,進行局面技術交底;
(3)編寫操作工藝和要點,培訓操作人員;
(4)制定質(zhì)量保證措施;
(5)完善工序銜接簽證手續(xù);
(6)繪制施工記錄表及豎向變形觀測表格。
5.2.2施工中所用的有關機具應提前準備并校正,所用的機具主要有:經(jīng)緯儀、標桿、水準儀、塔尺、卷尺、機械水平尺、塞尺、游標卡尺、線墜、活動扳手、套筒扳手、電焊機等。
5.2.3材料準備
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有:精制高強螺桿、鋼板及其它鋼材。高強螺桿要作防銹處理,鋼板及鋼材一般為Q235鋼。
5.2.4人員組織
隔震支座的施工應包括以下人員:施工總負責人(總指揮)、技術員、驗收員、測量員、安裝工(包括安裝預埋件人員和組裝隔震支座人員)、混凝土澆注人員、吊裝工、木工等,應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分成不同的班組進行。
5.3橡膠隔震支座施工操作要點
5.3.1隔震支座及其配件驗收
1、橡膠隔震支座進場時必須進行驗收和檢查。主要內(nèi)容為:
(1)合格證檢查:產(chǎn)品應具有出廠合格證。
(2)報告單檢查:應提供產(chǎn)品力學性能報告單,其性能指標應與設計要求一致。
(3)產(chǎn)品檢查:檢查項目包括:①品號、個數(shù);②形狀、尺寸;③外部損傷與否;④連接板的防銹情況。
2、連接板、預埋件驗收
連接板、預埋件進場必須帶有所用材料質(zhì)量合格證和加工成品廠試驗報告單。
連接板、預埋件進場院后,應按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對其規(guī)格、尺寸、邊心距、平整度、焊縫等質(zhì)量指標進行驗收。
5.3.2預埋件定位、固定與復核
1、利用經(jīng)緯儀及水準儀定出下部預埋件的標高、軸線位置,并作好標記;
2、利用不同規(guī)格的調(diào)平螺栓高速預埋件的標高及平整度,直到達到標準為止;
3、確認預埋件標高,軸線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短筋通過點焊將預埋件固定在下部結構鋼筋上;
4、復核預埋件的標高、軸線和平整度,同時做好預埋件螺孔保護;
5、復核合格后澆注混凝土,當隔震支座設置在柱一時,二次澆注的混凝土應為高等級細石混凝土,可用滑槽倒入柱模內(nèi),以人工搞實;
5.3.3橡膠隔震支座的安裝與保護
1、在地面上將下下兩塊連接板、橡膠隔震支座及上部預埋件組裝好;
2、待下部結構混凝土達到75%設計強度后,將預埋件螺孔清理干凈,涂上黃油,再用黃油和油氈作一隔離層,為將來更換橡膠隔震支座作好準備。
3、按橡膠隔震支座平面布置圖編號,將隔震支座吊裝就位。
4、用高強螺栓將下連接板牢固地固定在下部預埋件上。
5、檢查安裝質(zhì)量是否符合有關規(guī)程及標準的要求。
6、檢查合格后,先對隔震支座連接板及外露連接螺栓采取防銹保護措施,然后用木框?qū)⒏粽鹬ёWo好,以防止上部施工過程中破壞橡膠隔震支座。
7、綁扎隔震支座以上部分的鋼筋,進行上部結構施工。
8、隔震支座安裝過程中,應做好安裝過程的施工記錄,上部結構施工過程中,每完成一層應作一次橡膠隔震豎向變形觀測。
9、隔震建筑完工后,應對上部結構與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阻礙物的脫開距離進行檢查。
5.4橡膠隔震支座的安裝施工質(zhì)量要求.
5.4.1隔震支安裝前,其底部安裝面水平度誤差不宜大于5‰;隔震支座安裝后,其頂面的水平度誤差不宜大于10‰。
5.4.2隔震支座的平面位置與設計位置的水平偏差不宜大于5.0mm
5.4.3隔震支座的安裝標高與設計標高相差不大于5 mm
5.4.4同一層面上的隔震支座安裝面的高差不宜大于5 mm
5.4.5當需要進行二次澆注混凝土時應采用比原構件高一個等級的細石混凝土.
5.5橡膠隔震支座的施工注意事項
1、嚴格把好原材料、半成品質(zhì)量關,不合格產(chǎn)品應堅決清理出廠。
2、驗收應嚴格細致、逐項檢查,杜絕漏檢、漏項情況發(fā)生。
3、橡膠隔震支座安裝時的平整度直接影響其以后工作性能,因此,在安裝過程中必須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操作。
4、二次澆注混凝土時,振搗不允許碰撞預埋件、主筋、標高及平整度發(fā)生偏移或受損,影響安裝質(zhì)量;在澆注時應注意連通避雷線鐵件的預埋工作。
5、橡膠隔震支座組裝時,連接板上的螺栓應分次擰緊或采用2人對擰,以防止連接板與橡膠支座疊合不好而發(fā)生翹曲。
6、吊裝時吊點要適當,以防止組裝好的隔震支座與連接板,預埋件三者叫心互相錯位;吊裝時要輕舉輕放,以防損壞橡膠隔震支座。
7、安裝完后要注意作好隔震支座的保護工作。
8、施工除遵守國家有關的安全規(guī)范外,尚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六、部分使用隔震支座建筑地震后的狀況
傳統(tǒng)抗震建筑與隔震建筑在地震中的情況對比:
1、傳統(tǒng)抗震建筑結構體系特點:上部結構和基礎采取剛性連接。通過增大建筑物梁、板、柱的配筋強化結構的剛度和延性。
2、 隔震建筑結構體系特點:上部結構和基礎采取柔性連接,通過隔震層有效的隔震層有效的隔離地震能量向建筑物輸入。
夾層橡膠隔震支座的減震效果(如圖所示:常規(guī)抗震建筑地震時擺動劇烈,而隔震建筑地震時只有輕微平動)
•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該市相距不遠的兩個醫(yī)院,其中一個是隔震的,地震時醫(yī)生護士照常工作,另一個是不隔震的,損壞厲害,無法恢復工作。
•1994年9月16日,臺灣海峽發(fā)生了7.3級地震,震源離汕頭市面上約200公里,汕頭市烈度為6度,各類房層搖晃的厲害,而陵海路隔震樓上的人并沒有感到晃動,聽到鄰居的鄰街喧鬧后下樓才知道發(fā)生了地震。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大地震,該市的部郵政大樓和松村研究所大樓等隔震房屋經(jīng)受了地震的考驗。房屋結構安全完好,儀器、設備、裝修等絲毫無損。
•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發(fā)生6.5級地震,水平距離大約200公里外的大理市地震烈度約5度,地震發(fā)生時,大理許多人從睡夢中驚醒,桌上的花瓶,下班杯跳動,而隔震建筑大理州交通指揮中心大樓中的大多數(shù)人沒有感覺,只有20%感到輕微搖動,隔震建筑無任何破壞,減震效果明顯。
•1996年2月3日,云南麗江發(fā)生7級強烈地震。相距不遠的西昌市國稅局宿舍樓,是一幢六層隔震樓。樓上職工,只是感到輕微晃動,而相鄰的一幢常規(guī)抗震樓只有四層,樓上居住的人搖晃十分厲害。